武漢大學
湖北省
學校人氣:已有【365】人瀏覽
招生對象:大學
創辦時間:1893年
學校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八一路299號
武漢大學溯源于1893年,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1946年,學校已形成文、法、理、工、農、醫6大學院并駕齊驅的辦學格局。
武漢大學環繞東湖水,坐擁珞珈山,校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學校占地面積5195畝,建筑面積295萬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筑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26棟早期建筑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漢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明顯,涵蓋了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3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大學部34個學院以及3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有130個本科專業,5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4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11個“雙一流”建設學科,5個一級學科、17個二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6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武漢大學名師薈萃,英才云集。學校現有1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3位歐亞科學院院士、8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1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
武漢大學科研實力雄厚,成就卓著。學校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2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建設單位、2個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共享平臺、9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6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還擁有7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8個強基計劃招生專業、11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10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和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定期公開出版31種專業刊物。
2000年以來,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三大獎88項,SCI論文數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均位列全國高校前列,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中獲獎數居全國高校前三位,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教育部社科課題均居全國高校前列,并有數十項成果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學校連續十余次榮獲深圳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優秀產品獎(成交獎)和優秀組織獎。
武漢大學積極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資源優勢,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方式,與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共同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平臺,聯合創辦了7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也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學校參與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電東輸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建設,在南北極科學考察、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關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馬協型、紅蓮型雜交稻、高頻地波監測雷達、GPS全球衛星定位與導航、高性能混合動力電池等應用型科技成果不僅具有重大的科學理論價值,還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人文社會科學的專家學者充分發揮“智囊團”和“思想庫”的作用,積極探索關系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理論保證和智力支持。
求知在武大,成才在珞珈。武漢大學率先提出“創造、創新、創業”教育的新理念,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創新型”復合人才,積極探索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了70余萬各類人才,僅兩院院士就有100余人,為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令人矚目的高水平辦學成就,為武漢大學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聲譽,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學校與53個國家和地區的341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
06
2024-07
湖北武漢大學是985還是211
武漢大學溯源于1893年創辦的自強學堂,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1949年更名為武漢大學,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2000年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武漢大學。湖北武漢大學是9...
144閱讀量
06
2024-07
武漢大學是公辦還是民辦
在選擇大學的時候,民辦還是公辦也是考慮在內的因素之一。一般來說,公辦大學的社會認可度比較高,另外在學費方面是低于民辦大學的。在眾多學子和家長關注高校性質的時候,武漢大學作為一所備受矚目的高等學府,其教學實力毋庸置疑,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武漢...
130閱讀量